国亶德文化发展中心

Neologism

专家新语
联系人:国亶德文化发展中心
邮箱:gddwell@126.com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凯旋大街建设路18号-D28623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新语

凌玉光--古城墙与寄生乔木原样成功搬迁案例

发布时间:2024-10-14 丨 浏览次数:

古城墙与寄生乔木原样成功搬迁案例

 

重庆市园林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凌玉光

 

摘要:三峡文物搬迁保护中的特例,通过古建筑上寄生乔木的原样成功异地搬迁,总结出以后类似工程的保护经验。

Abstract: The reloca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relics protection in the special case, parasitic tree in the ancient buildings as successful off-site relocation, summed up the protection of future similar projects experience.

关键词:大昌古镇;古建筑;黄桷树;原样搬迁保护;经验

Keywords: Dachang ancient town; heritage buildings; Ficus virens; as is the relocation of protection; experience

一、古建筑与寄生乔木复原异地搬迁保护的历史根源

在长江三峡腹地大宁河小三峡深处的大昌古镇素有袖珍古城之称,是三峡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明清古镇。古镇依山傍水,静谧安详。它始建于晋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大昌在商周时期称泰昌,为巴国属地;后周时改为大昌,清康熙年间废县并入巫山县。大昌境内地势复杂,山峦陡似城垣,峡谷窄如走廊,“上扼巴蜀,下控荆襄”。从春秋时代楚、夔、巴蜀之争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从明末张献忠起义军三过大昌,到清初“夔东十三家”义军抗清,大昌均难逃战乱纷争。这古镇近代虽经数度战火,却奇迹般的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大昌镇是长江三峡库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占地约10公顷,东西主街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是一座“四门可通话,一灯照全城”的“袖珍城”。城中有三个保存较好的古城门,东为朝阳门,西为永丰门,南为通济门。大宁河是大昌古镇通向外界的主要通道。古镇的南门外有通往河边的几十级石板台阶,已被磨得十分光亮,青条石砌筑成的南城门入口右侧上1.2m位置生长着一棵有近百年树龄的黄桷树,根茎牢牢扎在古城墙的石缝中,沿城门左侧上行伸展,生得枝繁叶茂,当地的老百姓已经把它当做树神。早在公元前227年,大昌就是当时巫县县城的所在地。后人是在进行不断地考古发现中,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逐步摸清大昌历史的。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过对古镇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断出大昌古镇可能就是过去巴人的都城。

如今,于2002年2月21日开始启动的大昌古镇整体搬迁工程已完成。全镇35处重点文物建筑按原貌在距旧址8公里外的西包岭下的大昌湖旁复建,这是三峡工程文物搬迁四大件之一,也是世界古民居群搬迁保护史上的奇迹。当三峡库区蓄水156米完成后,昔日的大昌古镇连同镇外的近万亩良田将沉寂于滔滔的大宁河水之下,形成优美恬静的大昌湖。

图片1.jpg

,南城门外平地栽植方案后在重庆市园林建筑集团的努力下实施了原样搬迁。

二、古建筑与寄生乔木复原异地搬迁保护的具体方案

1、现场测绘

开工以前对南城墙进行全方位的摄影、摄像,并对各平、立面进行测绘并绘制出测绘图,并在测绘图基础上进行每块条石的编码,绘制编码图留取复建资料,还必须对黄桷树的位置、外露根的位置进行摄影,并作好详细记录,拆除时还要对外露根位置作详细记录,以作复原依据。

2、复原搬迁方案编制依据

2.1、大昌古镇古民居群搬迁建筑施工图。

2.2、JG130-2001施工规范。

2.3、JGJ59—99,JGJ33—2001施工规范。

2.4、GB—50203-2002施工规范。

2.5、《大树移植施工技术规程》

3、搬迁准备

3.1、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并对黄桷树的脚手架要求进行专项搭设,脚手架必须满足黄桷树未脱体时,对它有足够的支撑能力和垂直负荷能力,满足脚手架操作规程。

3.2、由木工按实际宽度作出城门拱圈模型,弧拱木材宜采用枋材,板材厚度不小于30mm,采用抓钉连接,并不应小于3个。拱圈面满铺木板,厚度不小于70mm,拱脚支撑宜采用Φ12cm以上的圆木,作为支撑,立杆距离不大于0.8m,立杆下脚设木垫板。并在开始增加一根,采用硬木锲紧,不得有松动现象,并用横杆连接成为整体,确保拱圈拆除时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3、3对黄桷树进行截枝处理,截枝是大树移栽工作的重要一环 ,它有利于降低树叶的水分蒸腾量和养分的消耗量 ,保持树体内供需平衡,保留树体(根以上部分)主干及主分枝总高度在5-7米左右,多余的枝干及细枝全部锯掉,锯口尽量平滑,避免劈裂。之后用植物专用“伤口涂补剂”涂抹伤口,用油漆刷均匀涂抹,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这样做既可消毒又可起保护作用,避免伤口被病虫害危害和雨水侵蚀。用湿润的草绳(谷草)密密缠绕古树的树干,以免运输时树皮受伤也可防止水分蒸发。

4、拆解施工

4.1、用钢丝绳(软性)加垫木对黄桷树进行绑扎,并用紧固器扎紧,不少于2-3扎,每扎不小于3圈,扎紧后采用4个5T手拉葫芦将树体垂直吊紧,挂在工字钢梁上,并对有葫芦挂钩的横杆上采用八字型斜杆进行双向支撑,以保证吊钩有足够的负荷能力,防止黄桷树向大宁河方向倾覆。

4.2、在首层条石上表面根据该层的平面图进行编码,经核实无误进行拆除,注意凡与编码图上实际不相符合的石头,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条石分为2块甚至对块的现象,应在断开的石头上补上编码,号码应与断开有号的石头相同,写字时注意用钢丝刷将浮灰清除干净。以保证号码的清晰和耐久性,防止脱落。

4.3、拆除应根据编码图纸序号逐层进行,拆一层再编第二层的码,依此类推(编号在石头的天座上,以保证复建时不外露油漆文字现象)。

4.4、拆至拱圈时,应首先对拱支撑进行检查无松动现象,进行必要的加固后,再进行拆除施工。


4.5、当拆至大树外露根部的一半时,采用15T以上的汽车吊,将其吊紧,这时可拆除黄桷树部分的脚手架,并突击拆除黄桷树根边相邻的石材。

    4.6、挖掘大树主根:保留大树根部直径4-5米,深度2米左右。沿外沿环状开沟,慢慢向内向下挖掘,开挖前浇湿根部土壤,避免伤根。从所留根系深度1/2处以下,可逐渐向内部掏挖,切断所留根幅外的所有主侧根后,打碎土台,保留护心土,清除余土。将根截口剪平,用200ppm浓度的APT生根粉与泥浆混合后均匀涂抹在根切口处,包括外露根的根稍部。然后用湿润的谷草将根部包好。

    4.7、用汽车吊将黄桷树吊移至平板车上,将其移至新址城墙侧面挖一2米左右深的土坑将黄桷树假植,假植要用种植熟土堆土假植,并搭好支撑。移植及假植过程要保持树干草绳湿润,及土壤湿润。

    4.8、照首层的做法逐一对古城墙拆除运至新址。为保证条石在拆运过程中的完好无损,采用人工搬运上、下车,对抬运的工具用胶皮进行包扎,必须采用重型货车运输。

    4.9、拆至基础时,由于原编码号无法进行制图,这时应现场上根据方位进行补图编码,确保石材的位置正确直至整个拆除工程完毕。

    4.10、所有石材运至新址现场,采用马道脚手架、软质绳索抬运至地面,并按场地要求分类堆放,分堆编号,绘制堆放平面图,严禁装卸过程中乱摔于下,防止石头损伤。

三、复建施工

    1、城墙复建时根据施工图进行基础施工。砌体施工时根据编码的位置与石材对号入座,不得有错乱现象,首先建拱圈,砌至拱脚时将原拱圈架设好,按拆除拱圈的支撑方法架好,检查无误方能进行弧拱的砌筑。拱圈无树一侧可正常建设。

     2、拱圈有树一侧先砌有树这一区域。砌至黄桷树外露根下端,立即搭设搭设井字架(增加绘制搭架施工方案图), 用汽车吊将假植的黄桷树吊入该井字架(必须与黄桷树栽植位置吻合),支撑牢固。将外露根的最下部根稍压入城墙条石缝隙沟,砌上一层条石;再将第二层根稍压入城墙条石缝隙沟,砌再上一层条石,如此,将外露根的根稍按原样全部压入城墙。注意操作过程要轻拿轻放,不伤根稍,施工前用混有200ppm生根粉的泥浆将根稍涂抹2-3遍。

    3、城墙继续按施工方案砌筑。墙内可以填入土壤,下部1米以内可填入碎石等比较滤水的材料,上部必须是比较肥沃、疏松的种植熟土,一方面可保证黄桷树尽快恢复,另一重要方面是墙内土壤肥沃,才能保证成活后的黄桷树新根系逐渐往墙内的土里延伸,而不会破坏城墙。填土可在砌石压根时边砌边填,以缩短黄桷树根部暴露的时间。砌石时可在根的外露部分增设置两道抱箍并与城墙内的石材连接牢固。

    4、土壤填至墙上的主根时要非常小心,要边填边压实,保证让土壤与根系紧密结合。否则对土壤的成活有较大的影响。

    5、土壤填满后,在黄桷树树干3M-3.5M处设立3根半永久性的缆风绳,向城墙内面进行拉设,绳径不小于20mm,这样保证黄桷树在一定的时期内稳定性。地锚桩设于城墙内,并设3个方向的圆木支撑(支撑夹角120º)。地锚桩用砼浇成并置Φ30mm元钢作为拉杆,钢绳卡于拉杆端头。拉杆拉绳应作定期检查,不应有锈蚀现象发生,待黄桷树有足够的刚度才能松绳。此时,可拆除工字钢(增加具体方案)。

    6、栽后养护措施:

   1)刚栽的大树,由于根系受损,其吸水能力较弱,此时浇水量不宜太大,否则会造成烂根。土壤全部填完后,浇一次透水,过一周后浇第 2次透水,再过 10天浇第 3次透水,以后浇水间隔时间要逐渐拉开。但是,要经常把树干上的草绳浇湿。

   2)输水:在古树的几个主干上用木工钻由上向下呈 45度角钻 3~ 5个输液孔 ,深至髓心,分别挂上3-5瓶吊针(植物活力素),活力素富含各种高度活性物质,能促进植物激素活性,提高成活率。

   3)结合第二次浇水可用100倍活力素稀释液浇灌根部,促进植物复壮。

   4)5月以后,气温逐渐升高,树体蒸腾作用增强。一方面可用遮阳网搭设荫棚,既避免了阳光直射、防止皮层被灼伤 ,又保证了水分和养分的供需平衡。还可用20-30倍的蒸腾抑制剂喷洒。

   5)叶面施肥:叶面液肥的配制方法是将 1kg尿素溶入 200kg水中。喷药的时间应选在晴天或阴天的 7:00~ 9:00和 17:00~ 19:00进行。此时树叶的活力强、吸收能力好。

   6)越冬:切实做好新栽古树防寒越冬工作。冬季来临前 , 在 9~ 10月份对树干进行干基涂白 ,涂白高度 1. 5~ 1. 8 m。配方如下 :生石灰 5 kg+盐 2. 5 kg+硫磺粉 0. 7 5 kg+油 100mg+水 20kg,生石灰要用刚出窑的块灰。立冬前用草绳将树干及大枝缠绕包裹保暖 。

   7)病虫害防治:树木通过锯截、移栽 ,伤口多、萌芽嫩 ,致使树体的抵抗能力下降 ,易遭受病虫害侵袭。在整个生长季节要注意观察 ,以防为主。发现病虫害及早防治 ,要保证治早、治小、治了 ,使树木健康成长。

   8)大树移栽当年成活后 ,还必须进行 3~ 5年的精心管理 ,待树势恢复、抵抗力增强、逐步适应新气候及新环境后 ,才算移栽真正成功。

四、施工安全

    1、在整个拆除工程、黄桷树未脱体前和复建工程完毕后,该作业为吊装工程施工,应由经验丰富的机械工,吊装工进行作业,并由经验丰富的吊装指挥人员进行总指挥,做到步调一致。

    2、作业时应进行全方位封闭作业圈,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3、施工现场设立专门警戒人员二名巡逻检查,防止事故发生。

    4、各种设备,用品每天上班应进行检查。

    5、设应专门的予案小组,应急处理各种情况。

    6、由于新址属新近填方,黄桷树需要假植,应专人护理古树。

    7、安全施工措施:施工区域设防护栏,夜间设置警示灯。

    8、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图片2.jpg 

                             保护7年后现状照片(2013年7月)

(注:本论文发表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建筑文化》2013年12月12期)

2014年10月20日


Copyright © 2024 国亶德 版权所有
E-mail:gddwell@126.com
地 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凯旋大街建设路18号-D28623
京ICP备2024086068号

关注国亶德微信公众号